『教育不只是拿昨天的教材,教今天的學生,去面對明日的世界。』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,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資訊究竟可以幫助我們什麼?拚了命地將所有的地理、歷史、國文、自然、數學公式……等背到腦子裡,整天用那顆疲累的腦袋來搜尋記憶中唯一的解答,有用嗎?如果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利用電腦、使用技術濃縮在一個晶片裡,那麼,我們所「背誦」的一切要來幹嗎?原來那些固有的知識、答案,都是不值錢的東西,平白佔去我們的腦內記憶體容量,真正可以幫助我們存活在未來時代的,只有「思考的技術」。
閱讀大前研一的《思考的技術》,內心不禁讚嘆他的眼光深遠、觀察深入和分析入微!為什麼我們必須要照既有的模式去生活?為什麼要把過去研究出來的一切奉為圭臬?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學說當成了定律、真理,那和舊時代認為皇帝是「天子」、地球是平面的,有何不同之處?一樣都是固守在舊知識中,期盼著、背誦著唯一的答案。
事實上在現代的生活裡,我們可以發覺,有太多的事物,不會只有一個答案!若要我們去背誦哪「唯一」,還當真非常地危險……因為我們人類將會越來越相似,我們腦袋裡裝的,永遠是教育體制下的教材,而不是一連串的變數去思考怎麼適應社會。我想這也是現代人普遍找尋不到生命意義與樂趣的緣由之一。
打從我閱讀《夏山小學》、《危險心靈》、《一份特別的教案》……等書以來,我心裡面一直浮現著許多的想法,那就是: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是這個樣子?為什麼我們的學習不能再快樂一點?為什麼我們的學習就是「背多分」,不背就沒分?我們的興趣是在背誦中培養出來的,也是在分數中提煉出來的,更是在痛苦中挑選出來的……唯一較不痛苦的物事罷了。為什麼教育是這個樣子?
不懂得思考,一味接受新知、背誦的人在這個社會將會不堪一擊,因為懂得思考的人,將會比他們擁有更多的活力、信心與熱情去面對各項挑戰。
去想「為什麼會這樣」,總比「好,我接受」擁有較多的改善空間;合理的懷疑與質詢,是有其必要性的。
看完了這本書,我不禁思考,在《思考的技術》之外,是否有其它更需要現代人去學習的能力?我也不禁探究,大前研一的論點就一定會是王道嗎?雖然我極為贊同這項技術,然而我不想就這麼輕易地放過他、被他說服。
再多提出點論證來說服我吧,大前研一!
----書----籍----資----料----
作者:大前研一/著
譯者:劉錦秀、林育容/譯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05 年 04 月 12 日
語言別:繁體中文
- Dec 15 Fri 2006 03:08
《思考的技術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