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最近嘗試自己種植蔬菜、親近自然,因此接觸到「樸門永續設計」,深深認同其中的核心理念--照顧地球,照顧人類,分享多餘。

  其實,現代的人,太依賴「金錢」,把「經濟」和「維生」畫上等號,所以,在缺錢的時候,才會覺得自己生活不下去了。然而沒有錢,真的活不下去嗎?「金錢」只不過是一個生不帶來、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,說穿了,只是一連串的數字遊戲,現在的社會卻把它看得重了,甚至成為一個人的價值本身,所以「貧」「富」成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。

  仔細看看這個社會、仔細檢視自己的生活,倘若我們把「金錢」去除掉,我們還剩下什麼?

  「一貧如洗」是一個危機,卻也是一個轉機,讓我們正式地檢視自己究竟有多依賴物資和金錢。如果是依賴它,那麼,當我們失去的時候,生活就會因失去平衡而痛苦。

  在嘗試自己種植蔬菜的過程中,我發覺,越是讓生活回歸自然,生活就越不被金錢束縛,因為我明白,只要有一個容身之處,只要有山林,只要有水,只要有種子、野菜,生活就有無限樂趣,三餐粗食也夠飽足矣。

  如果我們的教育,可以教導我們的孩子不花錢的生活方式,而非處處依賴金錢,如果我們的教育,可以教導我們的孩子親近自然、與自然共生,而非利用自然、剝削自然,如果我們的教育,可以教導我們的孩子,用自己的能力照顧地球、照顧人類、分享多餘,如果,如果……這些都成為真實,那這個地球,不正是一個天堂?

  現在的我,要「照顧地球,照顧人類,分享多餘」,還尚嫌能力不足,但我所能做的,就是減少自己對「金錢」的依賴。順隨自然,隨著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,不會耗費大量電力,就不會大量消耗地球資源。自力種植蔬果野菜,三餐就採摘來食用,有多餘還可分享,或回饋大地。自給自足,學習打造一個和自然共存的永續生活方式。

  其實,回想我們社會裡所謂的「公益」也是如此。我們大多藉由金錢的捐贈,來做好事、做公益,但事實上,這樣的行為,難道不會徒讓接受幫助的人們習慣於使用金錢、依賴金錢,並以金錢財物來衡量自身的價值嗎?如果,可以營造一個永續生活的環境,讓大家學習和大自然共處,利用所學知能改善環境、改善生活……那生活豈不樂哉?

  這是一種生活態度,我們不需要再斤斤計較著,今天又花了多少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塵‧隨‧洛‧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