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要成為一名「老師」,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便是距離的拿捏--跟孩子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相處應對?該不該和他們玩?該不該把生命的自主權交回他們自己身上?該不該信任他們有自治的能力?在班級中,面對活潑好動的小朋友,你又應不應該多放一些注意力在他的身上?還是用言語、武力逼迫他乖乖坐在旁邊聽課(發呆)?被稱為老師,究竟能不能也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朋友、夥伴?這一些問題,有經驗、能夠充分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老師究竟是如何取捨的?我一直在摸索,卻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個點,我一直在進也不停地在退,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裡,才是最適合我的位置。

  我是一個不喜歡擺出權威臉孔的人,因為我認為,我教授的只是孩子還沒有學到的東西,而我因為年紀的關係,先學到了,那又有什麼好威風的呢?我尊重小孩是個生命、是個個體,而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學得比我好、比我多,雖然我被稱為「老師」,但其實我在他們身上學到的更多,正如孔子所說的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。我更認為,在他們的學科智識之外,我重視他們的品格,而在他們這個階段,「朋友」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,所以我一點都不會排斥亦師亦友的狀態。我把「彼此尊重」當成生活要旨,學習彼此互相尊重。但是,不可否認的,很少有文獻可以巨細靡遺地描述出尊重小孩的限度,告訴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,對小孩子才是真正的尊重,而不是過度的放任,或什麼樣的態度是尊重而不是放任--所以在我表現尊重小孩的同時,別人會不會認為是放任?會的。

  在我讀的心理學理論當中,Rogers的「當事人中心理論」便提到了人內在的自我成長動力,他認為每個人在自由的環境下可以發展出完全的自己、發揮出無限的潛能,那樣的成長是最好最光明也最不受限制的,只是我們往往會認為他做不到就隨意給予幫助或是灌輸負面的想法,導致當事人發展出一個和內在自己完全不相同的人格結構,很容易便讓當事人發展出負面的性格,例如退縮、自閉、暴力……等等。我不知道這樣的理論是對還是錯,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給予自己的孩子自由無拘束的成長環境,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知道--如果有一個自由沒有拘束的社區,在那裡成長的孩子會不會都是很棒的生命?可是我相信,每個人內在都有光明處,如果我們願意給孩子時間、愛心、耐心和尊重,一定會生長出甜美的果實。

  只是,漢人文化的教育方式是權威性質的,是要不管任何年紀、任何特質的孩子都必須要乖乖坐在座位上搖頭晃腦地吟出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……」孔子都還會「因材施教」呢,我們這些後代子孫呢?

  對待小朋友,究竟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才對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塵‧隨‧洛‧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