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或許,這輩子總是被捧在手心上,總是被滿足,嚐到的失敗太少,所以面對「感情」上的失敗,也無法去承認及面對,總是要找些什麼樣的理由告訴自己--不是這樣子的、不會這樣子的。我拒絕面對的,究竟是放不下的感情、不捨的離情,還是失敗的滋味?針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拒絕,我需要多少的時間讓自己越來越堅強、要花多少的時間才可以學會釋懷?
  存在主義告訴我--不管我如何逃避,我都還是得面對孤單的我、寂寞的一輩子;不管我如何自圓其說,我也都必須要面對自己應該負責的失敗,然後接受它。只有承認自己的失敗,修正自己的錯誤,才有成長及超越的空間。
  但認知心理學派卻又冒出頭來告訴我--要知道,我必須要修正這些所謂的哲學和念頭,是我不停地告訴自己這些負面的情緒,並且相信我自以為的「生命模式」,也就是認同了我的「宿命」,才會讓自己繼續走在這條我設定好的道路上……我唯一能夠做的,是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認知。
  矛盾的我,矛盾的心理學。難道我還沒從統合的階段成長嗎?
  失敗的滋味,是一種情緒,也是一種結果……我放不下失敗的感覺,害怕的,是被指責與貶抑,重視的,是被認可與讚許……或許Kohlberg會請我停止尋求認可,而往下一個階段邁進。
  感情的事紛紛擾擾,人生的話題變化萬千,真的有學說可以滿足我們的人生百態嗎?
  失敗的感情、痛苦的情緒、孤單的冷凝……又有什麼學說能夠清楚的說明?
  除去了傾聽、陪伴、支持和同理,我們還能夠多坦然地面對人生?我懂的,所有造成的傷痛,除卻了傾聽、陪伴、支持和同理,是很難存在自癒的力量,而我現在最缺乏的,正是這四種力量……所以,我不停地訴說,不停地尋找能夠給我傾聽、陪伴、支持與同理等力量的人,只因為,目前的我無法給予這些力量,我的世界呈現的,是一種失去光芒的狀態。
  面對失敗這個難題,我要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超越及解脫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塵‧隨‧洛‧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